本帖最后由 緣來緣去 于 2023-2-11 15:17 編輯
為何要停辦海豐縣梅隴中學的高中教育
——振興地方學校數育的探討 陳治贈 2023年2月8日
(圖片由網友過河卒惠賜)
2020年秋季,海豐縣梅隴中學高中教育停辦。停辦的原因是什么?這是基層社會,特別是梅隴民眾百思不得其解的話題。
一、梅隴中學系遠近聞名的老牌完全中學,高中教育卓有建樹。突然停辦,令人扼腕痛惜。
據史載:海豐縣梅隴中學的前身,是1942年創建的“海豐縣私立梅峰中學”。解放初期,“梅峰中學”由縣軍事委員會接管。1952年下半年,轉為公辦,更稱為“海豐縣第三中學”(今海豐中學為第一中學;汕尾中學為第二中學)。1958年秋,“海豐縣第三中學”遷入新校園(現校址),更名海豐縣梅隴中學,開始辦高中。
在地方黨政領導下,梅隴中學輸送了眾多學子上大學深造。培養了數以萬計有真才實學的高中畢業生立足故土建設美麗家園。數十年來,梅隴的鄉村干部和工商企業成功人士,梅隴中學的高中畢業生是中流砥柱。梅隴有今天的成就,離不開梅隴中學歷屆培養的中堅力量。
梅隴中學為國家輸送眾多具有學有所成,業有所精基礎的優秀人才。如:總參防化部原副部長黃旦群將軍,中國工程院陳克復院士,廣東省民族學院原院長馬世品,海南省人大秘書長林澤峰,汕尾市政協原主席莫英群,香港工商總會會長程練傳,中策資本集團董事局主席、中國人民大學校董黃友權,著名企業家黃家武等,是梅隴中學的杰出校友。
梅隴中學的高中教育不負重托,不辱使命,沒有被停辦的理由。恰恰相反,梅隴中學恢復高中教育,是時代的迫切呼喊。
二、停辦梅隴中學高中教育,與梅隴鎮獨特的社會地位不相匹配。
梅隴發祥,歷史悠久。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明古鎮。重視教育是梅隴的傳統。辦學規模是地方文明的重要標志。梅隴中學停辦高中教育,不僅挫傷了梅隴人民的感情,而且重創了梅隴的形象。
梅隴是時下海豐縣倚重的副中心,飲譽海內外的廣東省中心鎮。鎮域總面積152.25平方公里,海岸線14公里,耕地面積6.3萬畝(其中水田面積5萬畝),山林面積12.6萬畝,水面面積6千多畝,糧食產量占全縣的1/4。是海豐縣的農業大鎮,素有海豐縣糧倉之稱。
梅隴鎮有5個工業園,541家工商企業(不含星羅棋布的家庭作坊),從業人數4萬余人。尤其是金銀首飾加工業名揚四海,全國每7件金銀首飾,梅隴制造占1/7。首飾產業環保集聚區脫穎而出,是梅隴金銀首飾加工業騰飛的標志。梅隴是海豐縣的工業大鎮,稅收豐盈,有海豐縣財庫之美譽。
梅隴鎮轄31個村委、8個社區,計有163個自然村,常住人口14萬余人。是海豐縣人口大鎮。也是海豐縣乃至汕尾市外流人口(家庭)最少,常住居民最為穩定的人口大鎮。
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,有史以來的農業、工業、人口大鎮,被停辦高中教育,降為初級中學,留下梅隴的經濟愈發展,社會地位提升,竟然辦不起高中教育的不良負面。
三、恢復梅隴中學高中教育的呼聲強烈,地方黨政切莫漠然置之。
梅隴中學停辦高中教育,迫使梅隴鎮初中畢業生四處求學。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,增加了縣城完全中學的學位壓力。有的甚至捨近求遠,到紅海灣就讀。
梅隴中學高中教育生源雄厚。據初步了解,梅隴中學2023年初三畢業生789人,加上梅峰中學和實驗中學初三畢業生,求讀高中的學子1500余人,又面臨到何處求讀高中的難題。復辦梅隴中學高中教育,讓屬地初中畢業生傳承就近入學的優良傳統,是基層民眾的訴求。
近幾年來,梅隴中學海內外眾多校友和梅隴有識之士,以不同方式和場合,多次向相關部門要求恢復梅隴中學高中教育,但地方黨政和教育行政,沒有作出明確的回應。時下,要求恢復梅隴中學高中教育的呼聲日盛。是繼續停辦還是復辦,決定權在地方黨政。建議:
1、如果地方黨政決定復辦梅隴中學高中教育,應及早公告以定民心。未雨綢繆,做好的師資配套等各項充份準備。
2、如果地方黨政堅持繼續停辦梅隴中學高中教育,應該公告停辦的決策依據,以釋群疑。
2020年8月2日,筆者曾在“汕尾市民網”等網絡撰文《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——家鄉振興的探索(2)》提出:“振興這兩所老牌完全中學(補注:指梅隴中學和赤坑中學),讓其高中部再展雄風,是地方教育崛起的標志之一”。這是再撰拙文的本意。
|